明祥餅舖-鳥仔餅創始店

嘉義溪口特產-鳥仔餅

溪口係華興溪與石龜溪匯流而得名。清朝年間原名「雙溪口」,日治時期改名「溪口庄」。東接大林、南鄰民雄、西為新港、北係大埤,為早期重要河運交通樞紐。因而在庄內設置通商渡船碼頭,庄民大致為漢民族,福建廣東的福佬人、閩南人、客家人等,是個文化多樣豐富,商業頗為發達的村莊。因日本實施「工業日本、農業台灣」政策,故仍以種植水稻和甘蔗「農業為主」。

溪口係華興溪與石龜溪匯流而得名。清朝年間原名「雙溪口」,日治時期改名「溪口庄」。東接大林、南鄰民雄、西為新港、北係大埤,為早期重要河運交通樞紐。因而在庄內設置通商渡船碼頭,庄民大致為漢民族,福建廣東的福佬人、閩南人、客家人等,是個文化多樣豐富,商業頗為發達的村莊。因日本實施「工業日本、農業台灣」政策,故仍以種植水稻和甘蔗「農業為主」。
 

古早古早以前

阿祖陳天送先生(鳥仔餅原創),出生於民國前五年,為脫離貧瘠家族的宿命,農家子弟、貧窮困頓的阿祖,不如其他兄弟下田種植甘蔗提供「會社」蔗糖原料,而轉向溪口庄內唐山老師傅學習糕餅技術,並肩扛扁擔沿街兜售、販賣以貼補家用。

庄內中元大拜拜係為了祈求水路經商平安,而在每年必定舉辦的盛大祭典,每逢祭祀期間,庄民們誠心準備豐盛祭品拜拜期許諸事順利圓滿。然而,在那個窮困的年代,並非一般百姓都有經濟能力奉上大魚大肉祭祀。於是,帶有客家血統的曾祖父,運用唐山老師傅所教授的糕餅技術,結合客家傳統的「番薯餅」,捏製成各式形體,有鳥、魚、葉、葫蘆、煙斗、菱角…等,正因為是純素食更使人民廣泛接受。當時鳥仔餅不稱鳥仔餅,而是稱「色餅」(台語:意思是各型各色的糕餅)。還是以鳥型最受喜愛,加上溪口本是鹌鶉和鳥蛋的盛產地,「因此才通稱為「鳥仔餅」。供人飽餐的番薯有了新的詮釋,同時成了鳥仔餅道地的原味。

奠定好名聲後,伯公(陳秋煌)、阿公(陳源林)、叔公(陳金田)相繼投入糕餅的製作,齊力造就了溪口陳氏糕餅的家族事業,更使得鳥仔餅聲譽遠播、遠近馳名,縱有其他傳統糕餅業者紛紛仿效,其風味始終不及原創的可口。當時家境仍然匱乏,直到經濟起飛才有改善的機會,也在此時,陳家子孫們也開始尋找另一片天。是對阿祖的思念,也或許是對家鄉的情感依戀,在子孫們各自遠走他鄉,也唯有爺爺秉持傳承的精神,默默延續這溪口飄香的古早味,努力不懈。不多久爺爺因太過勞累身體欠安而病逝。

傳統手工糕餅薄利耗時,無法以機器量化,除了堅持的信念,更需要有綿密厚實的情感支撐方能維持,現今這留香溪口的古早味鳥仔餅,陳氏這脈絡的子孫們只剩下爸爸(陳甘諭)堅守著,堅守這獨具意義、流傳近百年的鳥仔餅。
 

一隻鳥仔,一段歷史,背後心酸誰人知?

溪口是個人口嚴重外流的鄉鎮,唯有重大節慶方有遊子歸鄉過節,回鄉,除了走訪回憶,更是尋找那份動容的「古早味」。每當村庄耆老們訴說典故沿革、古早情事,常不自覺引起自己百感情緒,對於生活水準不高、物資匱乏的溪口,心中蘊藏著獨一無二的戀鄉情意:過去陳氏家族的奮鬥,歷經一世紀的經典古早味,從阿祖、阿公、父親一脈香傳,讓造型、香氣與原味並重的「溪口名產鳥仔餅」,不斷寫下傳唱鄉內的故事,不容止息的血脈傳承。

地址
嘉義縣溪口鄉中正路2-7號
電話
05-2691417
每日 早上07:30 ~ 晚上09:30
(每周六營業至晚上6:00)